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这地界山是不知名的山,水也没知名的水,只只是几个普普通通的山坳坳,可就算这样也养育了不少代的人。也不知怎地,这山上种什么都长不了,只能种那杨树,从腰粗到胳膊细,漫山都是,也零星坐落着几户人家,这山沟也有了名,叫杨树沟。
这杨树沟有户人家,姓潘,祖上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在这里生儿育女,几代人,也算是安下家了。这潘家也算是有点家底,建国后有几年不是乱吗,潘家成分不好,挨上批斗了。那几年日子可过的难受,天天挨斗,还没准哪天得一顿打。
可这日子怎么难受也得过下去啊,潘家好不容易熬过去,刚要等来平反,潘父就撒手去了。潘父这一走,整个掏空了潘家的家底,潘家彻底穷了。
潘家一共五个孩子,前面四个儿子,后来得了一闺女。潘母早年身子弱,生下闺女没几年就撒手去了,到也没受什么磋磨,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潘父死者已矣,等出了孝期,潘家老大看着自己四个兄妹叹了口气。
这日子可怎么办?
心里再苦也没地方说,这是那个时代的特殊的悲哀,之前那几年就是噩梦,梦醒了,谁也说不出什么。
拉回思绪,潘家平对着一屋子的弟弟妹妹宣布了两件事,“别的我也不多说,家里困难,就剩下这么点钱,我本来该给兄弟们几个分分,你们大了,大概都有自己的主意,可四弟和小妹都在读书,咱们哥几个没赶上好时候,是命不好,可四弟和小妹不能折在这里,他们得读书。”潘老大深深的看了眼他二弟和三弟,又道,“咱老潘家不能让人瞧不起!”
老二潘家安看他哥瞅他,先翻了个白眼,吊儿郎当的说,“大哥瞧你这话说的,合着我们就盯着这么点钱是的,我对你这决定没意见,这钱就给小四小五读书。”
“好。”老大移开眼,又看老三,老三潘家康性子最木纳,最听老大的,自然没有不同意一说,他憨憨的笑,一张黑脸越发显得敦厚老实。
说完上学的事,潘老大看着自己两个成年的弟弟,又开口,“你们大了,心中可有中意的姑娘?”
潘老二翘着二郎腿,看他哥直乐,“我中意的没有,倒是有不少姑娘中意我。”
这一番轻佻的话换个人来说,或许只能徒增几分笑料,但是从潘老二嘴里说出来,莫名让人恨的牙痒痒。潘家五个长的个顶个的好,其中这老二长的最惹眼,一双多情桃花眼眨啊眨的,不知道骗得多少姑娘的芳心暗许,粉面遮霞。
老大最了解这个弟弟,知道他心里有分寸,对他口头上的贫嘴也不计较。
比起老二,老三才最让他担心,老三木纳单纯,小时候生了一场病,说话晚,就是那事来的也晚,小时候有人说老三烧傻了,他爹娘急了慌得找了个医生给他瞧过,老三不是傻子,他只是反应有些迟钝,如果说一个人反应慢是慢别人半拍,那老三可能要慢一个拍子。
就连潘家平都不敢说青春年少的时候看见年华正好的小姑娘没躁动过,可老三真没,干干净净,有时候他都怀疑老三脑子里装的是榆木疙瘩。
“没。”
这不,他这话问了都多久了,才回他。
潘家老大叹口气,慢就慢吧,只要不傻就行。
老四叫潘家聪,这名字听起来就知道潘父潘母对他寄予的厚望,老四长的斯文秀气,小小年纪就带上了近视眼镜,天生读书的料儿。
“大哥,二哥,三哥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们。”
说完还郑重其事的鞠了一躬。
潘老大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四弟一家人不用这样。”
“可不是,快别酸我了。”这话这么刺猬,一定是老二说的。
老三只憨笑,冲他摆摆手。
潘家最小的老五才十三岁,豆芽似的身条,往那一戳儿,也鞠了一躬,潘老二赶紧把妹妹扶起来。
小五可是他们潘家的小心肝,老二嘘寒问暖,还塞给她一把炒熟的西瓜子。
老四就没这好待遇了。
谁让他潘家儿子多呢!儿子一多,哪还那么金贵。
作者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