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啊,为师下山去了,你真的不随老夫一同去西夏?”
“嗯。”
“……那好吧,你也长大了,喜欢做什么就去做吧,随我四方游走行医多年也改不了你这安静的性子。”
“……”
“呵呵呵呵,好了,为师去了!”
“保重。”
“放心,这世上能伤老夫的还没出生呢!”
这是一片竹林,是师父亲手栽的,成林已经百年以上了,从最初的百杆母株、竹鞭发展到现在的覆盖方圆百里的山林,里面已经有很多种动植物了。山下的百姓叫它寂静岭,寂静岭的山货养活了不少人。
整个寂静岭地处中原和南粤小国的交界处,温暖shi润,一年四季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竹林深处有几间木屋,屋前是个大院子,院子的空地上种着很多珍稀药草,任何一株的年龄都比自己大。周围用竹子扎成篱笆,这就是他和师父的家。
此时竹篱笆做的门前,立着一个白衣少年,长及脚踝的黑发披散着,脸上是半张银质面具,只有挺直的鼻梁平平的嘴角干净Jing致的下颌露在外面,眸子里隐藏着不舍,目送同样一袭白衣的师父下山行医,师父称之为入世修行。
十四年来这是第一次和师父分开。也表示师父认可了雪莲,他可以出师了。他们每外出两年,就回竹林待两年,在竹林时学医药、学轻功,入世行医则为了学以致用,发现问题。
上一次随师父下山是十四岁,十六岁和师父回到竹林。如今他十七岁,马上就要十八了,师父又下山了,而这次他没有随师父一起,因为,他还是喜欢在竹林待着,不喜欢喧闹的人群。虽然不舍得和师父分开,但,总要适应一个人的日子。师父已经一百四十岁,再怎么深谙养生之道,生命也是有尽头的。所以,要适应一个人的生活。
发了半天呆,转身回到竹屋。其实,经过决明子的努力引导,他的性子已经比三岁时好很多了,虽然仍然不喜欢人群。
坐在书桌前,继续看“黄帝内经”。这个世界不知是从哪里分叉的,但是三皇五帝的知名度还是挺高的,也不知哪位先哲著了此内径,还用了黄帝之名。当然和后世的内容不大一样。看了几页,却看不下去了——太静了,没有了师父捣鼓药草的声音,静得有点心慌。喝了杯凉开水,拿着箫出了竹屋。
来到几里外的一个山顶,这里有个泉眼,泉水发出“咕咕”的声音,林间小鸟“叽叽喳喳”,微风吹得竹林“沙沙”作响,惬意的坐在泉边的大石头上,透过竹叶看着斑驳的阳光,雪莲感觉圆满了。
闭上眼睛吹着班得瑞的“迷雾水珠”,心中唯有安详感动……
他认为音乐的至高点是脱离了语言的。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人们虽然觉得音乐大师创作的曲子很好听却又理解不了的缘故吧。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语言文字,而人与大自然的沟通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无法用言语表达,就只有借助音乐旋律去无限贴近自然……
班得瑞的音乐里有很多自然的声音,他们为了采集声音深入森林,所以班得瑞的音乐会有置身自然界的感觉。亲近自然的人也一定喜欢班得瑞。
如果说他还有想要做的事,那就是“感受自然”了,除了师父,也许只有大自然能让他喜悦感动。
师父说,这是他的道……
在竹林享受了半年多的安静祥和,雪莲决定出去走走,好好感受一下余下的人生和大自然的山川河流。
他想去看看竹林外的风景,在二十一世纪这叫旅游,没错,雪莲想要旅游去了,出去看看自己重生的地方——这个名为中原的国家。
这些年随师父四方行走长了不少见识,对这个世界有了大概的认识。古时候的信息没有后世那样发达,而他也没有去过书院读书。雪莲也是从不少世家的家史和地方志里了解的。
此生身为男子,是他重生以来唯一感到满意的,即使只是身体,也比女子自由的多。
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他的心,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活。前世只能想想的徒步旅行,他可以马上出发……
虽然当初并不想学习医术,但实在架不住师父愁眉苦脸外带可怜兮兮的表情攻势,只好学了。并且把前世的手术告诉了师父,这也是西医唯一可取的地方了,想不到师父如获至宝,动不动就想给人开刀……
自从跟随师父研习中医后,越来越觉得前世的人可悲,他们被西医奴化,连基本的思考能力都失去了,惟西医标准是从,辛苦赚来的一点钱,全部都奉献给了这个标准。
医学,这个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科学,被西医牢牢地占据着制高点。手术的标准、药物运用的标准、解剖学、病理学的解释,全部来自西方。中国人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只能够机械地服从标准的制定者。
人们宁可相信标准,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感受。明明感冒用西药治不好,还是要吃药。明明吃了药头痛,明明药物上写着副作用比感冒还可怕,还是乖乖地服用,而且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