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觉得夫和大字长得差不多,所以听起来也差不多?”
张副将一脸正直:“回禀大人,我家乡的口音念大的时候,听起来就像夫一样,其实我方才说的就是大人。”
“编,接着编!”燕一真拂袖而去。
3.
天长护国寺是前朝所建,立寺至今已有百年之久,当年皇家上下元夕到此上香,浩浩荡荡,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好不风光。
可惜世代轮转,到如今护国寺已是有名无实,反倒是寻常百姓去得更多些。
每逢初一,护国寺众僧便要上山扫塔礼佛一次,为故去的亡灵解难祈福。到了那天,燕一真总是跟着亲自徒步上山,跟随信众一同祷告。但山高而陡,每回爬山都要磨几个水泡,下来挑破了,还要疼上好几日。
他脚疼,张车前心更疼,“下回我去便是,听话。”但燕一真总是不肯。
又是一个初一日,燕一真不慎染了风寒,无论如何也爬不起来,只好将写好的名单装在红布包里交给张车前,带着浓浓的鼻音细细嘱咐:“里头写有县中亡故之人的名字,你待师傅们扫塔完毕,把布包并纸钱都投入塔前的大香炉即可,实在不懂就看看别人怎么做,万不可有粗鄙抱怨之语,中途也莫打开。”
张车前揉揉他的脑袋:“放心。好好歇着,一觉醒来,我便回来了。”
燕一真不甘地在他头上揉了一把:“就知道占我便宜!”
张车前顺势俯下身,任他揉搓泄愤,而后大笑离去。
4.
护国寺的后山上,一队队披着袈裟的和尚依次坐下,在住持的引导下持诵《地藏本愿经》,念诵声由小及大,有着一股难以言说的使人宁静的力量。伴随阵阵沙锤与铃铛响,天上的云,地上的鸟兽,似乎都为之着迷,静静地停下来聆听。
信众自发地跟在后面,双手合十,闭目祈祷。张车前三两下就将燕一真教的话说完,扭头一看,大家还在念念有词,无人起来,他只好百无聊赖地四下张望,忽然发现角落里有个瘦小的男子,似乎有些不对劲。
他虽然也跟着周围的百姓一同跪拜,神色却慌慌张张,身子从来不直起来,总是缩在旁边人的影子里,跪下去时简直头都要埋进地里去,眼睛也转个不停,不停地朝后看,像是在躲什么人。
张车前暗暗记下了他的脸。
持诵过后,和尚们先行离开,只留下几个维持秩序,信众们围到香炉边开始一边哭喊故去亲人的名字一边烧纸钱。
张车前:“……”
原来还真有这样的风俗,难怪每次回去眼睛都是红红的,喉咙也沙哑,他还以为是燕一真思乡心切不好意思承认。
回去后要给他煮山榄雪梨汤,润润喉。
5.
队伍缓缓移动着,人们虽情难自已,但都很守规矩,并不争抢先后。
趁着人多眼杂,张车前不动声色地挪到了那个男子附近。他手里既无贡银也无祭品,只有两支长短不一的香,连颜色不甚相近,显然是从旁的香炉里临时拔来的。
每每快排到那男子,他便往后让,自己始终躲在人群后面不敢露出脸。张车前心里一动,慢慢地也跟着落到最后。
他倒要看看这人究竟意欲何为。
香炉前的人渐渐少了,那男子已无法躲藏,只得磨磨蹭蹭地将已经烧到尾的香投了进去,装模作样地拜了两下,偷眼瞅着和尚扭头看别处的时候,悄悄往塔后摸去。
张车前远远地跟着,见他从草丛中拖出一只大包袱,拖着走了几步,又背到背上,拐进一条小道里去了。
那男子步履沉重,显然包袱不轻。张车前Yin沉着脸叫来和尚,“此处可有第二条路下山?”和尚认出他,朝他行了一礼,“大人,山北面有一条羊肠道,是师祖当年上山时开的,但近些年已罕有人走动。”
张车前点点头,“去禀报方丈,查查寺里可有贵重的东西走失。若有,便到府衙等我。”随后便循着羊肠道找去,不一会儿就见到那男子,正背着大包袱跌跌撞撞往山下走。仔细看,包袱底部有一处突起,似一个佛头的形状。
他二话不说腾空跃起,劈手抓住男子按在地上:“别动!背的什么东西!”
男子大吃一惊,待要挣扎,却哪里挣扎得动,一只包袱加一个成年男子的重量,当胸一砸,他险些背过气去,当场呕了一口血,奄奄一息倒在地上。
6.
包袱解开,里头是金的油灯盏、沉香木鱼、半身玉佛,并些琐碎物件,蒙着灰,显然已经许久没有用过。张车前随手拿起一件,发现底部刻着前朝年号,顿时了然。前朝的东西如今不可再用,哪怕再珍贵,也只好闲置在那里落灰,谁知竟险些便宜了这梁上君子。
他冷冷地瞥那男子一眼,“别装死,到了官府,老实交代清楚,尚可放你一条生路,否则便是罪加一等!”扛起人就要走。不料脚下踢到一物,仔细看,一只红布包滚了几滚,肚子大张,却是燕一真交